民生在线 > 正文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王书高网谈实录

2018-03-28 16:51 作者:民生在线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王书高(左一)与网友交流 (摄影 张鸣飞)

网友:咨询崂山县的文史资料。

王主任你好,我们一直在等史志办的同志上线,看到你来了,我们很高兴,我们想知道崂山县,李村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史资料以及民间的记载,这两个名称对应分别为:李沧区李村街道。

王主任,我留下联系电话,请让工作人员与我联系,请不要为难,我们是因为房产问题。等来这次上线活动,十分十分的不易!请帮助我们!谢谢!

王书高:这位网友下午好!感谢您对史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所要咨询的崂山县的文史资料,可以在崂山区方志馆查询到,欢迎前去查阅。地址:青岛市崂山区仙霞岭20号崂山区市民文化中心B楼。

网友:将胶济铁路大港火车站改造成“青岛铁路博物馆”,存留百年胶济历史记忆。将近代日本驻青岛领事馆或取引所旧址(馆陶路)打造成“青岛国耻纪念馆”,争取成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对社会和中小学开放,以教育人们勿忘国耻。

王书高:感谢这位网友提出的建议,您所提议的这两个馆对于记住历史、警示后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会积极呼吁相关部门,对您的建议进行可行性评估和研究论证。

网友:能否看到青岛各县(市)的史志,明清年代的历史、地理、村镇、商埠、人文。

王书高:谢谢这位网友对史志工作的关注。您提出的县市史志资料可以在相关区市的地情网站上查到,可百度搜索某某区市情网,上网查询。

网友:非遗与市志能否融合?

王主任:

您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非遗传承的政策及资金支持,让非遗传承“活”起来。而市志中有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等等,它是城市的记忆、城市的文脉。请问王主任:我们如何让市志“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非遗与市志能否融合?我们如何通过文创和创新手段实现非遗与市志两者的融合发展?谢谢!

王书高:感谢这位网民朋友对地方志的关心。编修史志工作首先是记录青岛地区的历史,青岛地区国家级非遗内容在二轮市志“文化卷”中都有记载。可通过青岛市情网进行查阅。在今后开展城市记忆和留住乡愁等读志用志系列工作中,我们都会注重非遗内容的记述。

网友:怎么才能让市民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市志?从哪些渠道可以了解呢?麻烦王主任给介绍一下。

王书高:这位网友好,感谢您对青岛史志工作的支持与关注。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市志、使用市志,更加充分地发挥青岛史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近年来,市史志办采取多种举措加大对史志工作的宣传,先后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志编修进度,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青岛史志工作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公众研究了解青岛地情、读志用志的热情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同相关单位合作,分别在青岛市图书馆和青岛市档案馆开设了青岛方志馆,市民可以到市图书馆和市档案馆免费查阅市志和相关资料。同时,加强青岛市情网网站建设,我办已编纂出版的69卷首轮市志、6卷二轮市志和1988至2017年的30部年鉴都能在网上查到,网址是:http://qdsq.qingdao.gov.cn/,欢迎上网查阅。

网友:新时代,市志与记忆“相遇”,将如何激活“城市记忆”?

王主任:您好!

建设美丽青岛,开启城市记忆,希望市志让美丽青岛更具魅力,希望青岛市志助力城市文化发展。

“记忆”是一种最美的乡愁。市志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内容。新时代,在新旧动能转化中,让市志激活记忆,让市志激发出新的时代活力,请问市志如何激活“青岛记忆?

“记忆”让我们不忘初心,“记忆”让我们努力前行,从城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传统文化标注城市文化符号的“城市记忆”中,都会勾起我们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美好回忆。27日看到青岛市北区启动了《激活传统文化,将“百年青岛,记忆市北”进行到底》动员大会的报道,“美丽青岛”行动要有记忆和乡愁,记忆市北激活百年青岛。让“城市记忆”激活市志,可是在我们对市志了解的太少,在生活中(市志)看似在眼前,可又相离甚远。通过咨询您,希望让市志走进我们百姓生活中,走进大众视野中,让市志“行走”在我们城市的社区、大街小巷、企业工厂-----,让我们更多了解它,让市志发挥在“城市记忆”中的作用。请问王主任,青岛市志将如何发挥在“城市记忆”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新旧动能转化中,青岛市志都会有哪些举措?感谢王主任!

王书高:这位网友好,感谢您对青岛史志工作的关注,您的提问也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了启发。目前,青岛二轮市志编修工作已全面完成,前段时间,我们研究确定了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思路,把引导社会公众读志用志,开发利用青岛地方史志工作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以志书对事物的记载为主线,深入开展地情研究,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为着力点,开展以“城市记忆”为主要内容的整理挖掘工作,编纂出版相关地情丛书,引导市民记住乡情,增强热爱青岛、建设青岛的文化自信。

没毛病920503:第2轮修志完成了吗。此次修志有没有2008年奥帆赛的内容。

王书高:这位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史志工作的关注。

《青岛市志》(1978~2005)(以下简称《青岛市志》)编修工作现已全部完成。该项工作始于2002年2月,2017年9月22日完成全部出版,历时15年。全市共有170多个承编单位、155家工商企业参与资料收集和编修工作。《青岛市志》记述时间上限起自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下限至2005年12月;采用篇章节目体式和多卷本形式,分设大事记、城市、政治、经济(上)、经济(中)、经济(下)、文化、社会8卷89篇406章,共计文字781万字、照片1657幅、图表715张,由方志出版社出版。

此轮志书主要记述1979年至2005年青岛市情,2008年奥帆赛不在记述时间范围之内,但我们史志办专门编纂出版了《青岛奥帆赛志》,如您感兴趣可以通过青岛市情网查阅此书。

没毛病920503:建议与教育部门协商,与教育局合作编制青岛史制教材。为岛城的青少年普及地方志方面的知识。

王书高:感谢这位网友对青岛史志工作的支持,您的建议很好,前些年,青岛史志工作在这方面已经做过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青岛市史志办编纂出版了《青岛市情资料手册2012》,积极开展志书进学校等活动。城阳等区市史志办编纂出版了中小学史志普及教材。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商,并组织进行研讨,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以青岛地情为主要内容,科学设置教材结构,共同编纂出版中小学生史志普及教材,并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使用。

没毛病920503:能不能向全市的中小学校普及地方志方面的知识。

王书高:感谢这位网友对青岛史志工作的支持,您的建议很好,前些年,青岛史志工作在这方面已经做过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青岛市史志办编纂出版了《青岛市情资料手册2012》,积极开展志书进学校等活动。城阳等区市史志办编纂出版了中小学史志普及教材。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商,并组织进行研讨,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以青岛地情为主要内容,科学设置教材结构,共同编纂出版中小学生史志普及教材,并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使用。

网友:建议将沧口火车站列入历史档案。

现在老胶济铁路基本已经不用了,沧口火车站现在还在下街附近,由于没有地方文物保护,现在沧口火车站已经破烂不堪,建议将沧口火车站尽快列入历史档案内。

王书高:这位网友您好,您提到的建议很有意义很有必要,我们会选取合适的时机联系相关部门开展,感谢您的关注!

网友:在城市更新中保留传统地名,留存城市记忆。

王主任您好,近年来随着我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更新(拆迁改造)也在不断地进行中。一批又一批的城中村消失了,变成了高楼大厦。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的老村名和老地名也随之消失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城市更新我们市民是支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能不能将原有的老地名保留下来呢,而不是代之以各种与当地地名毫无关系的路名?在市南和市北的大量地方,已经没有人知道地名是什么了,只有一条条的路名,而这些路名又不是以当地的地名来取名的,这就导致了历史的断层。举例来说,宁夏路大润发附近,原本是田家村,但是现在除了老青岛人,外地人都不知道这是田家村,只知道坐车到“高邮湖路”下车就到了,所以若干年后,当老青岛人都已逝去,“田家村”这个地名也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比如说,澳柯玛立交桥西南角,原山东路乐天玛特超市所在的区域,地名是“亢家庄”,然而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名了,只知道坐公交车到“山东路宁夏路”下车,而不管是山东路也好,宁夏路也罢,和亢家庄毫无瓜葛(参考深圳,共乐村前面的道路叫“共乐路”,新洲村所在的道路叫“新洲路”,济南也是一样,“英雄山路”在英雄山附近,“燕子山路”在燕子山附近,等等,这说明深圳和济南这两个城市的路名是与当地的地名基本一致的,而青岛则99%以上的路名与地名毫无关系),同样的道理,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亢家庄”这个名字也将永远消失。这让我非常痛心。其他区也存在这种现象。因此,如何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对已经消失的老村庄名进行记载,并且在公交站名和地铁站名上加以体现,这是非常严肃的话题。同时也希望史志办能切实担当起来,为青岛的路名、公交站名和地铁站名发挥更大的作用,坚决避免以后再出现像“延安三路”站(3号线,应该叫“湛山”站)、“海游路”站(2号线,应该叫“徐家麦岛”站)、“海川路”站(2号线,应该叫“王家麦岛”站)这种抹煞城市记忆的站名出现,这种毫无历史底蕴的站名的出现只会更加加深人们对青岛是个“文化沙漠”的认知,也希望史志办和档案馆等单位联手为交通委和地铁集团等单位提供咨询和顾问,在今后的站名(公交车和地铁)中更多地采用传统地名而不是与当地毫无关系的路名,让青岛的城市记忆更加丰满,文脉更加厚重,也更加鲜活地“活”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而不是躺在博物馆和档案馆里“尘封”“睡大觉”。

王书高:这位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史志工作的关注。青岛二轮志书《社会卷》“民政篇”中系统记述了1979—2005年青岛城市地名的变化内容,分别按照“市内道路命名”、“乡镇街道命名”和“旅游景点导游牌”进行较为详细的记述。社会卷已于2017年出版,如您感兴趣可以通过青岛市情网查阅此书。

很感谢您提的建议,您提到的站牌增加传统地名的建议很有意义很有必要,我们会联系相关部门开展调研,感谢您的关注!

网友:让青岛的城市记忆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中,在景点中融入历史文化。

王主任您好,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市政府对历史文化很重视,老城区的很多历史人文景观和建筑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但不可回避的是,在如何利用好历史文化方面,我们做得还是不够,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例如,市南区和老市北区的西部老城区是历史街区,近代欧陆风格建筑尤其是德式建筑众多,但是现状大部分的老建筑处于被保护的“睡眠”中,没有充分将人文因素融入其中,处于“只有建筑本身而没有建筑之外的东西”的状态,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国内其他城市,如近邻烟台市,在烟台山上的原美国领事馆旧址基础上打造了“烟台开埠纪念馆”,本人有幸去过,真的是被震撼到了,馆内满墙都是图片和文字资料,还有部分实物资料陈列,满满的历史沧桑感啊!然而青岛呢?压根就没有一个“青岛开埠纪念馆”,这根本不利于青岛的历史文化传承,也不利于青岛的城市形象(很多人说青岛是个文化沙漠,与此不无关系,却很少有人这样去说烟台吧)。烟台山上还有一个“冰心纪念馆”,那里面陈列了冰心先生睡过的床、穿过的衣服、读过的书,甚至还有亲笔字迹,游客一边游览一边感受作家的思想魅力。青岛难道就没有历史名人么,为什么青岛就没有这样的纪念馆呢?再说青即战役,青岛是长江以北最后一个解放的大城市(还是特别市),攻击青岛的电令是毛主席起草的,可见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对青岛的重视,然而这样一场重要的战役,我们在现实中居然一点看不到痕迹。再看看济南和莱芜,济南发生过济南战役,“解放阁”就是为纪念济南战役而建。馆内甚至有当时战士用过的军号、军服、手雷、钢盔等实物。连莱芜这样一个小城市都有莱芜战役纪念馆,青岛为什么就不配拥有呢?综上所述,无论是烟台、济南还是莱芜,它们都是让历史“活了”,让人们感受到,历史是那样贴近我们的脉搏,不是与我们毫不相干的。青岛的城市历史也很丰厚,但如果要感受青岛的历史,只能去档案馆查资料,这完全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播,连本人这样一个市北区的土著,路过档案馆无数次都没有进去过,更遑论那些来青岛的游客呢?你能指望他们在紧张的行程中专门去档案馆了解青岛历史吗?这不现实!如果青岛的历史要为广大游客所知,不是将历史锁在档案室里“束之高阁”,而是与历史景点融为一体,在游览中感受历史,这样历史才是真正“活了”。希望史志办能充分重视青岛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档案馆等单位沟通磋商,将档案馆和史志办的历史资料“请出”档案馆,融入景点。

王书高:这位网友您好,您提到的建议很有意义很有必要,我们今后的工作也在向这方面努力。我们史志办已经将编纂地情丛书、整理口述历史、开展古籍整理、提升史志期刊水平、编纂讲好“青岛故事”类书籍,还有协助拍摄青岛系列影片等工作列入我部门青岛市城市记忆工程中。另外,我们会选取合适的时机联系相关部门开展,感谢您的关注!

网友:建议开设地铁和隧道博物馆。

副主任你好,现在随着地铁2、3号开通,短期会建设地铁历史博物馆,了解地铁发展史,还有海底隧道现在已经通车多少年了,海底隧道博物馆直到现在了还没有。

王书高:这位网友您好!

据我们了解,青岛地铁博物馆和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已建成对外开放。青岛地铁博物馆位于太平角公园范围内,与地铁3号线太平角公园车站相连,交通方便。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位于于青岛胶州湾隧道管理中心内,展厅面积930平方米,于2014年获得山东省文物局批复,是青岛市青少年未成年人社会课堂。

欢迎市民前往参观。谢谢!

结束语:

各位网民朋友,非常感谢您的热情参与。对于大家今天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回去后要认真进行梳理,抓紧制定改进措施,切实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同时,希望大家今后通过各种方式继续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的地方志工作。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1  2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