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地震局巡视员郭玉贵(左一)与网友交流 (摄影 周琦)
网友:如果一旦发生地震,在高层的办公室人员怎样躲避,能争取最大的逃生机会?
郭玉贵:感谢这位网友的关心。
如果一旦发生地震,在高层的办公室人员基本自救原则是:
首先保持镇定,打开房门,关闭电源和燃气阀门,然后依照以下步骤躲避:
1.尽量压低身体高度,使得身体低于周围的桌、衣柜、门等。
2.尽量选择正方体或长方体空间能形成三角支撑的“边角区”,且周围最好有高大稳定的立柜或门框。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地震中的坍塌往往是从方形楼板的中部开始坍塌,四周区域能够相对保全,这样坍塌下来的楼板不至于泰山压顶,且坍塌的楼板在周围格挡物、墙面的支撑下会形成一个三角空间,保证你暂时有可呼吸与栖身的地方。
3.在开始动身避难的时候,能够抓到手里的食物、水、手机等电子设备,都尽可能抓稳,这很有可能是你在狭小密闭空间里存货与向外发出求救型号的“唯一手段”。
4.如果还能未雨绸缪一些,应该学习日本丰富的自救经验,在家庭中日常配备急救箱,里面包含急救药品、纱布、少部分食物与水。
5.绝对不能跳楼,不要乘电梯。
6.地震过后再有序疏散到室外安全地带。
网友:请问,青岛地震的可能性大么?
郭玉贵:网友:您好!
感谢您对青岛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
青岛市行政区内主要有即墨一唐家庄断裂、沧口断裂、劈石口断裂、王哥庄断裂、山相家一郝戈庄断裂、胶南—日照断裂、芝坊--刁龙嘴断裂等断裂,这些断裂带规模相对不大,且大多属于不活动断裂。因此,青岛市不具备发生强震的构造背景,但青岛市行政区域每年也均有微震、小震发生,如2003年、2004年崂山王哥庄就发生过2次4级震群活动。
另外,我国实行严格的地震预报制度,只有省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才能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对外发布研究结果和意见。请广大市民请勿听信小道传言。
网友:听孩子同学说青岛市有防震科普教育基地?具体在哪?参观时间是?谢谢告知。
郭玉贵:网友下午好!
目前我市防震科普教育基地有:青岛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市南区东海路)、青岛市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崂山王哥庄峰山西村)、青岛海丽应急安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北区大沙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黄岛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军民融合大学院内)等。参观时间可咨询市地震局震害防御处,电话:0532-95916952。
网友:您好!说防患于未然,青岛市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处于中国的什么水平?
郭玉贵:网友:您好!
感谢您对青岛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青岛市建设了国内先进的地震监测台网,同时实行严格的观测资料分析会商制度,每周、月、半年、年度及特殊时期、关键时段召开地震趋势会商会并形成地震趋势预测意见。我市地震监测预测水平整体上位列全省前列,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处于前列。我们将不断努力,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谢谢!
网友:咨询个问题:如果在曾经填海的地方建高层建筑,地基要打多深,才能抗6-7级地震?
郭玉贵:网友:您好!
感谢您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我国对建筑物抗震设计有非常严格的规范和要求,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更苛刻。填海的地方建设高层建筑对地基、抗震设计、施工建设等各环节均要实施严格的规范要求。如果属于重点建筑及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则必须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防;否则,须依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设防。
网友:关于政府机构简化合并
领导您好,地震局、应急办、人防办很多职能有所重叠,能否进行机构合并简化,精简编制?
郭玉贵:网友:您好!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应急管理部整合了13个部门的职责,其中大部分涉及自然灾害,比如森林草原火灾、地震等。也就是说,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主要是把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处置的职能整合在一起。
地方各级政府的机构改革将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和部署有序推进。
网友:青岛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多少级,什么时候,青岛在地震带上,有的城市建筑抗震级别7级,是否合适,如果青岛近海地震,会不会引发海啸?多谢郭局。
郭玉贵:网友:您好!
感谢您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
青岛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1506年即墨鳌山卫四又四分之三级地震,现代最大地震是2003年崂山王哥庄4.2级地震。青岛市行政区域内的断裂带相对较小且基本不活动,青岛市本身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但青岛市周边有郯庐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南黄海地震带,这些地震带如果发生强震会对青岛市造成波及影响。青岛近海不具备发生海啸的条件,不会发生海啸。请网友放心。
网友:青岛市地震台网建设情况
郭局长您好:青岛市建有地震台网监测系统吗?是如何让布局的?
郭玉贵:网友:您好!
感谢您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
青岛市已建设了遍布各区市的测震、前兆、强震共26个专业地震台,及147个地震宏观观测点组成的宏观观测网络。测震台网由7个子台和1个台网中心组成,同时实现了与省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共享;前兆台网由1个台网中心和9个子台组成;强震台网由10个强震台和1个台网中心。这些观测台站全天候监视着青岛市及邻区的地震活动及各种地球物理场变化。详见"青岛市防震减灾信息网".
网友:你好,大家都知道现在有防空警报,我们地震部门能否建立地震警报谢谢。
郭玉贵:网友:您好!
感谢您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级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立项即将启动建设,计划用5年的时间建成地震烈度速报及地震预警系统,实现分钟级的地震烈度速报和秒级的地震预警,预警信息通过新闻媒体、手机网络及广播喇叭等对社会公众发布。
网友:地震一般有预兆吗?青岛地震的采集是怎样的?能做到提前预防吗?
郭玉贵:网友:您好!
地震发生前不一定都有异常。世界上只有10%的地震发震前有前兆现象。地震与异常之间有多种关系,表现在:有异常有地震、无异常有地震和有异常无地震。其中,无异常有地震占绝大多数,无异常有地震的情况比有异常有地震的情况要多得多。因为全球每年要发生上百次强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大震,却很少见到有地震之前有过什么异常的报道,即使在地震很多的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也是如此。
我市现有地震测震台网、地震前兆台网和地震宏观观测台网。其中地震测震台网由7个测震子台组成,地震前兆台网由8个前兆子台组成,地震宏观观测台网由147个宏观观测点组成。通过市地震测震台网可以在5分钟内定出我市辖区及周边邻区的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三要素。
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原因有三:1、地球的不可入性。人类对地下发生的变化,目前只能靠地表的观测进行推测,而这种推测很不唯一。
2、地震孕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
3、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网友:想了解青岛的地质特点,是否属于低频震动地区?
看新闻了解到四川云南西藏几乎每年都有地震活动,应该处于高频次震动地区。想了解青岛的地质特点,是否属于低频震动地区?
郭玉贵:网友:您好!
感谢您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
青岛市分布有沧口断裂、劈石口断裂、王哥庄断裂、芝坊--刁龙嘴断裂、即墨断裂等断裂,这些断裂带规模相对不大,且大多属于不活动断裂。因此,青岛市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地质构造条件,因而,地震活动也相对较低。青岛历史上记载的最大地震为发生于1506年鳌山湾的四又四分之三级地震。
网友:咨询房屋建设抗震性能
2000年前的老房子,预制板结构,6层高度。能抗震几级?现在的新房,框架结构,一般能抗震几级?
郭玉贵:这位网友下午好!
在青岛地区,依据《中国地震动区划图》,2000年前的老房子,预制板结构,6层高度,按照6度抗震设防设计。现在的新房,框架结构,除莱西市按6度进行抗震设计外,其他地区按照7度进行抗震设计。
网友:你好,在我市媒体上都有这个预报那个预报比如说气像预报,环境污染预报海上预报,但是就是没有地震灾害预防预报,建议我们局能否建立地震灾害预报防预报。谢谢。
郭玉贵:网友:您好!
感谢您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地震属于小概率高风险事件,目前地震预报属于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预报准确率还很低。地震预报既属于科学问题,又属于社会问题,更属于政府行为;为此,我国实行非常严格的地震预报发布规定。但国家级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立项即将启动建设,计划用5年的时间建成地震烈度速报及地震预警系统,实现分钟级的地震烈度速报和秒级的地震预警,预警信息通过新闻媒体、手机网络及广播喇叭等对社会公众发布。
网友:关于第二条海底隧道的问题
听说还要建设第二条海底隧道,如建设前是否先参考地形质量和强度,防止隧道建设后因地震来临时会破坏了隧道的结构。
郭玉贵:网友:您好!
感谢对青岛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我市第二条海底隧道建设项目已经进行过多次专门的抗震设计审查论证,并且在预可研阶段开展了专门的的地震安全等专业评价;目前主管关单位和部门正在有序推进中。敬请放心,谢谢!
网友:关于地铁有关的安全问题
你好,现在不少城市都开建开通地铁,如果地震发生时怎样确保地铁挤人员的安全。
郭玉贵:网友:您好!
地铁建设均进行过地震安全专项评估,都已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地铁管理部门都已制定地震应急疏散方案并进行应急疏散演练。一旦发生地震时,地铁工作人员会按照应急疏散方案进行指挥、引导乘客有序疏散到安全地带。另外,市北区大沙路海丽雅集团地震科普教育基地里建有地铁应急疏散体验场,请方便时前往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