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民生在线>2017优秀上线单位>市北区人民政府> > 正文

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

来源: 作者: 2018-02-01 16:05:34 字号:A- A+

市北区是青岛传统老城区,常住人口约108万人,共有棚户区居民4.9万户,占市内三区总量的70%。棚户区改造既是改善民生的“托底”工程,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城区的转型调整和品质提升。作为全市棚户区改造的主战场,这几年市北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居民的支持配合下,顶着压力、扛着责任、带着感情,大力发扬“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不断完善“四个一”、“五个靠上”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3年以来,我区累计启动47个集中片、175个零星片改造,涉及居民4.6万户。特别是去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及时呼应群众期盼要求、积极把握国家政策机遇,自我加压,确定了两年启动3.3万户、全面打赢棚改歼灭战的总目标。市北棚改工作引起良好社会反响,“法理情”相结合的经验做法也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一、基本情况

(一)2017年启动项目征收情况

2017年启动改造12711户中,截至目前已签订补偿协议11487户,占总户数的90.4%。其中,11个项目签约率实现100%,41个项目签约率突破95%。签约居民中有2800户选择房屋安置,9月27日通过电视录制的方式对居民选房顺序进行了电脑摇号,9月30日通过党建频道向居民播放摇号全过程,10月1日在青岛早报刊登摇号结果,10月16日开始选房定位工作。采取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公平公正,又做到了简单便利。

今年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区领导的有力调度下、在吸收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各责任单位的扎实工作中,实现了三个新突破,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是协议签订速度实现了新突破。8月26日全面启动2017年项目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工作,第一个15天的奖励期内总签约率为88%,其中12个街道办事处签约率突破90%;第二个15天的奖励期内总签约率达到90%,这与往年相比至少缩短了4个月,实现了新的签约速度。

二是居民补偿款发放速度实现了新突破。在总结往年征收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实行签约、注销、放款同步办理的模式,自8月26日签约后,成功于9月11日开始发放居民补偿款,实现了自签约到放款15天的新速度,突破了补偿协议上载明的“自房产证注销完成20个工作日内”的期限,避免了居民因不能及时领取补偿款产生的信访隐患。

三是腾空房屋拆除手续办理速度实现了新突破。鉴于拆除手续繁杂、涉及部门多、办理周期长,为了压差推进腾空房屋拆除工作,自7月22日下达征收决定后,即开始办理拆除手续。目前,59个确定拆除项目已全部申报办理规划拆除手续,其中18个项目已取得规划拆除许可、8个项目已申报发改立项,将于10月底前确定15个项目的拆除施工企业,开始实施拆除。

(二)资金筹措工作情况

2013至2016年,在市开发局、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区多方筹措棚改资金239亿元。2017年,棚改总投资约210亿元,其中新启动项目约需资金177亿元。为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我区安排专人靠上,全力协调市开发局、国家开发银行等办理项目融资,棚改资金筹集工作顺利推进。2017年政府购买服务已取得国开行授信185亿元,现已到位50亿元;同时,申请到位政府债券资金5亿元、上级补助资金2.3亿元。下一步,将根据启动征收项目进展情况,陆续申请资金。

(三)安置房建设情况

为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进行,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房源选择,我区多措并举推进安置房建设工作。

一是通过集中建设与异地购买两种方式,在宜昌路31号、海岸路36号、中海寰宇天下、中南熙悦等4个项目中,筹集2017年启动项目安置房源共6700余套,确保棚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通过工地巡查、帮助解决问题等措施,全面加快阀门厂、专汽、萍乡路52号和开平路22号等4个地块集中安置房项目建设工作,共可筹集房源4800余套。其中,开平路22号项目已于1月份回迁入住,专汽地块计划11月底竣工交付,阀门厂项目计划11月份竣工交付,萍乡路52号项目计划于2018年3月竣工交付。

三是攻坚克难,积极化解遗留就地安置房建设问题,加快土地出让手续办理,帮助开发单位办理开工手续,确保了人和路、吉林路泰山路、海泊河33号地块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目前,人和路项目A区居民已顺利回迁,吉林路泰山路项目计划年底前回迁入住,海泊河33号地块项目计划2019年回迁入住。

(四)规划工作情况

按照我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重点打造“六大创新载体”的工作目标,结合正在编制的市北区综合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我区确定的棚户区改造腾空地块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通过现场查看、功能定位、规划论证的工作体系,分别针对不同的棚改项目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一是高标准设计,引入创新产业,助力我区产业升级。结合我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预留产业用地,既疏解了老城区的人口,又充分保留了招商引资载体。例如,鞍山路以北棚户区拆除后,规划打造占地面积超过100亩、总投资4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浪潮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统筹整合周边资源,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研发中心、大数据创客中心等,吸引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企业聚集,对推动我区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部分零星棚户区片区由于占地面积较小,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建设,本着完善功能配套的原则,结合目前正在编制的控规,因地制宜规划为停车场、街头绿地、养老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妥善解决老城区公建配套缺乏、市政管网配套滞后的问题。例如,大明路195号征收完成后作为大明路小学的用地,改善教学环境;宣化路28号、北仲三路14号等零星片,征收完成后将场地硬化绿化,作为居民活动场地,得到周边居民一致好评。

三是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化。在我区征收的棚户区范围内,大约有400余处风貌保护建筑不规律的分布,本着“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并充分结合保护建筑的建筑风格,制定风格一致、突出特色建筑的规划方案,达到格调统一、色彩协调的整体规划效果。通过控规指引,打造历史文化记忆片区。环境整治方面,针对宁波路4号、武定路24号等建筑老化,院落内加建、插建建筑严重,环境品质较差的棚户区,规划拟修复建筑,整治院落,延续居住功能,塑造高品质住区;整体改造方面,针对建筑质量较差,居民已外迁,可以整体更新的地块,例如武城路、陵县路、夏津路、清平路围合地块,规划拟延续街区历史肌理,合理控制高度,重塑小街坊,植入旅游、教育、文化等新的城市功能,打造多元混合新型社区。

二、工作举措

自启动棚改工作以来,我区不断健全区街两级工作机制,充分发扬“三千”精神(即: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推行“四个一”工作模式(即:每个项目有一个区领导挂帅、有一个责任主体、有一个现场联合办公室、有一个居民监督委员会)、实施“五个靠上”工作法(即:政策法规靠上、宣传发动靠上、法律服务靠上、困难救助靠上、调度督查靠上),确保了棚改工作高速高质高效推进。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筑牢棚改工作保障

区委、区政府将棚改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在元旦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召开了全区棚户区改造动员部署会,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明确分工,为全年顺利推进棚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充分利用棚改工作平台,建立大调度工作机制,区政府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调度会,逐一听取各街道各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在机关一楼大厅设置每月进度公示板,对项目进展进行通报;同时,建立了棚改工作微信群,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对反映的困难问题、意见建议,集中收集、统一研究、及时反馈。通过高频度、强有力的调度,形成了凝心聚力、比学赶超的氛围。

二是形成一股工作合力。成立市北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由区长任总指挥,分管区长为常务副总指挥,20名区级领导分片包干,统筹协调推进全区棚改工作。开发局作为区棚改指挥部办公室,采取局主要领导巡查、分管领导包街道、项目负责人包项目的模式,每天到街道办事处及项目现场收集征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立即解答的当场进行解答,不能解答的将问题记录带回;每天上午八点半,组织召开全体参与征收的工作人员会议,研究前天收集问题的解决路径,并将确定意见以“明白纸”的形式发放到街道办事处。各街道主要负责人亲自靠在项目现场,带领征收队伍全力加快征收进程;特别是在充分发挥承办单位作用方面,今年想了一些办法、采取了一些实策,承办单位在入户沟通、宣讲政策、签订补偿协议、房产证注销等方面都投入了足够人力,火力全开加快工作节奏。正因为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各方的协作、有了工作的主动,才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签约局面。

三是建立一套工作规范。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棚改资金使用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前几年棚改工作经验,编制了《棚户区改造政策法规》、《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操作指引》、《房屋征收工作百问百答》,为一线人员提供了样板参考;制定了《房屋征收组织落实单位考核暂行办法》、《房屋征收实施单位管理暂行办法》、《房屋征收评估机构管理办法》、《法律顾问单位管理暂行办法》和《房屋征收项目拆除工程管理办法》等5个管理办法,今年又在此基础上调整了与各参与单位签订协议的内容,并针对自签约以来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承办单位座谈会,明确提出工作要求,对于不能保证人力物力投入到此次棚改或者出错率较高延误了签约进度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严格奖惩,促使各方力量积极有效参与到棚改工作中来。

(二)坚持问题导向,再造流程突破“三慢”难题

因我区棚改项目涉及区域广、户数多,在前期工作运转过程中,实际存在着产权证注销慢、腾空房屋拆除慢、补偿款发放慢等“三慢”难题,居民因不能及时领取补偿款颇有怨言,腾空房屋因不能及时拆除形成安全生产隐患。对此,我们深入研究、再造流程,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使问题短时间内得到突破,房产证注销做到了随签约随注销,腾空房屋具备拆除条件的实现了全部拆除。针对补偿款发放慢问题,制发了《征收补偿金申请审批拨付流程》,明确各参与单位责任及工作时限,精准地将居民领取补偿款时限锁定在20个工作日之内。

(三)发扬“三千”精神,全力推进和谐征收

棚户区改造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区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维护居民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实做细群众工作,不断开创和谐征收新局面。

一是察民情,建立详细的信息库。每个项目启动前,都会组织人员成立专门调查摸底小组,在摸清房屋情况、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还兼负“民情收集员”职责,将房屋征收工作与社会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详细收集每个住户的有关信息,特别是困难家庭、低保家庭、纠纷家庭等特殊家庭的情况,建立住户档案,通过联系岗位、解决低保、大病救助等帮贫济困措施,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组监委,全程监督征收工作。选举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委员会,从征收补偿方案到安置方案、从选择评估机构到公示评估价格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督。同时,充分发挥监委会熟悉居民、联系居民的优势,居民有看法、有困难、有要求都可以通过监委会提出来,架起了政府与居民的沟通桥梁。

三是化纠纷,帮助居民解决难题。引入类似“姜东调解室”等第三方组织,针对被征收人反映的家庭纠纷、遗产继承、财产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从法律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居民化解矛盾,消除隔阂,不仅顺利完成了项目签约,还促进了彼此感情,赢得了居民好评。

三、下步打算

一是攻克难点求突破。2017年计划启动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中,个别项目因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启动难度较大。如郑州路两侧改造项目,闫家山、香里村庄土地权属存在争议;郑州路19号、盐滩村剩余片、嘉禾路2号等项目,存在居民持有房地产权证、同时开发企业持有划拨批文或房地产权证情况,暂无法启动征收。针对类似问题,我区成立了项目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级领导专职牵头,引入律师团队,对项目土地权属不明、“一地多证”等问题研究解决路径,下一步将积极与国土部门对接,按确定的工作路径推动问题尽快解决,尽早启动征收,兑现2017年打赢棚改歼灭战的承诺。

二是加快清零抢进度。目前我区存在48个征迁收尾项目,剩余未签约住户大多存在诉求过高的问题,收尾难度大,土地迟迟不能腾空。对此,我区发起了征迁收尾项目清零行动,实行区级领导包街道、部门包户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实工作力量,针对析产分户、家庭纠纷、产权不清等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制定工作方案,坚持强化居民沟通与依法实施强制执行相结合,力争年底前完成清零。

三是科学规划促发展。一是对启动征收的片区,结合我区综合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前介入规划,精准定位功能,根据产业布局、周边环境及地块面积等因素,合理确定地块的用地性质及规划指标,确保项目征收完成后,可以立即启动规划建设,引进产业项目。二是结合居民安置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安置房的建筑、单体和户型进行规划设计,既要满足居民居住条件,又要服从全区统一规划,避免形成新的棚户区。

网谈回音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