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号: 45 网友: 留言板 标题: 老城区住宅密集遇地震咋办 问题: 老城区住宅密集遇地震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个敞亮的地方避难呀,这可咋办呀? 嘉宾答复: 咱们青岛的避难场所建设已覆盖全市,老城区建筑较密集,一旦有情况发生,居民可临时就近疏散到街心花园、绿地等简易避难场所,然后再二次转移到周边功能较为完备的避难场所。 贴号: 45 网友: 留言板 标题: 老城区住宅密集遇地震咋办 问题: 老城区住宅密集遇地震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个敞亮的地方避难呀,这可咋办呀? 嘉宾答复: 咱们青岛的避难场所建设已覆盖全市,老城区建筑较密集,一旦有情况发生,居民可临时就近疏散到街心花园、绿地等简易避难场所,然后再二次转移到周边功能较为完备的避难场所。 贴号: 38 网友: 留言板 标题: 请问局长,青岛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吗? 问题: 请问局长,青岛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吗? 嘉宾答复: 青岛周边有三条地震带环绕,如果这三条地震带的一条发生地震,青岛地区就会受到影响。另外,青岛地区本身也曾发生过地震,如崂山区王哥庄就曾在2003年6月5日和2004年11月1日先后发生过4.1级和3.6地震,对当地房屋造成了一定破坏。地震预测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我们将密切关注。 贴号: 36 网友: 留言板 标题: 青岛在地震带上吗? 问题: 仇局长,青岛作为沿海城市,其地理位置是否位于地震带上,就目前来说一旦发生地震,咱们能否将后果降到最低? 嘉宾答复: 青岛市不处于主要地震带上,但周边有郯庐强震带、燕山渤海强震带和南黄海强震带。1668年郯城发生8.5级地震对我市有较大影响,燕山渤海强震带和南黄海强震带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我市的地震危险主要来自这三条强震带。我们通过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希望广大网民朋友树立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避震技能,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贴号: 35 网友: 留言板 标题: 地震 问题: 仇局您好:今天中午在莱州发生了地震,请问对我市是否有影响?我市近期有无发生地震的可能? 嘉宾答复: 8月7日13时11分莱州发生了3.3级地震,距青岛市区约115公里,对我市没有造成影响,近期我市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贴号: 33 网友: 留言板 标题: 我市的防震减灾事业水平能适用当前形势的发展吗? 问题: 仇局长,您好。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蓝色经济的龙头城市。(1)您认为目前我市的防震减灾事业水平能适用当前形势的发展吗?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在全省处于什么位置? (2)青岛毗邻的南黄海地震带对我市的具有潜在的危险,借鉴日本抗震设防经验,加强海域活动断层研究及监测设施建设,彰显我市海域探测特色,实行海陆联动的防灾体系建设非常有必要。不知您的十二五规划中有这方面的内容?您有什么措施保证规划的实现? 嘉宾答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市的防震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地震系统中处于中上位置。 十二五期间,我们参照国家、省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结合我市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及时组织实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开展地震预报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完善我市地震预测预报系统,逐步建立我市及近海地震预测指标体系。 着力加强重要时期和特殊时段的短期与临震跟踪监测措施,根据震情变化,适时调整细化震情短临跟踪方案,做好震情跟踪监视及震情会商工作, 按照消除地震监测弱区和盲区的要求,逐步优化全市台站布局,加大台网密度,适时推进海岛、海底地震监测台建设,不断提高地震实时监控和地震前兆信息的捕捉能力。建设高新区、莱西、胶南等测震台,督促建设易引发次生灾害的大型水库、矿山、核设施、化工企业等专业测震台网。 适时推进海域地震活断层探测工作。 根据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加强组织建设,理顺与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的机构对应关系,在原有办公室、科技监测处、震害防御处的基础上,力争增设必要的业务处室,为防震减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大防震减灾经费的投入,确保“十二五”重点工作和重点建设工程的完成,履行政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高对地震灾害及其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推进防震减灾科技进步。 积极稳妥地改善防震减灾队伍的总体结构,提高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推进人才体制和人才机制的创新,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人才梯队。建立激励机制、评价机制、流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资源的竞争力,提升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将防震减灾领域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