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阳区始终把卫生健康工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完善“高端医疗集聚、特色专科突出、普惠医疗提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健康服务。
一是加强医疗机构布点。累计投入约11亿元,有计划、分批次的建设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区级层面,投资5.9亿元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区二医迁建工程,500张床位,目前已全部竣工,同时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达成协议,合作设立了市妇女儿童医院城阳院区,并计划于2021年1月下旬开始运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积极引进国科大直属附属医院、海尔医疗健康产业园、树兰医疗、北京儿童医院等国内高水平医疗机构落户城阳;投资3700万元,为区人民医院购置高端CT、DSA等先进设备;建成启用了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等6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可达到每天1.45万人。街道层面,2019年,流亭街道、棘洪滩街道新建卫生院投入使用;2020年,城阳街道、夏庄街道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惜福镇街道、上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将适时推进河套街道、红岛街道卫生院,红岛人民医院改扩建工作。社区层面,城阳区建成了205家规范化的社区集体卫生室,2020年为373名在岗乡医投缴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或者发放补助,稳定乡医队伍。
二是积极推进掌上问医。积极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微医集团计划投资10亿元,在城阳区建设青岛微医互联网医院、慢病服务中心、三医联动平台三个项目。其中,青岛微医互联网医院已完成审批注册,在线医生2780名,2020年6月1日起开展在线问诊、药品配送等服务,让市民随时随地掌上问医,获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是推进中医药进社区。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方面的优势,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需求,城阳区依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集体卫生室等基层医疗载体,通过聘请知名老中医坐诊、与海慈集团等中医名院建立医疗联合体等方式,推动多学科优秀中医资源下沉,打造一批集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特色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和中医药人才成长“栖息地”。目前,城阳区设立中医养生保健指导门诊13家,创建“杨惠民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和“李济仁国医大师工作室”2个,引进青岛市级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专家固定时间坐诊,发挥知名中医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全区公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项目完成100%,“精品国医馆”项目建设完成50%,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水平、中医预防保健、康复、文化宣传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是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城阳区不断建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抢抓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建设试点有利契机,承办了一系列国家级社会心理服务大会,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永久落户城阳,建立了2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专家智库,培育了“瑞阳心语”、“青岛正阳心理医院”等一批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自闭症儿童和家长特殊教育专业机构—以琳康教展能中心;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成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188个,在全市率先推行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率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助进行兜底补助,举办线上线下心理培训活动500余场。有关做法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誉为社会心理服务的“青岛模式”。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城阳区开通了14部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3.4万余人次,构筑疫情防控“心理长城”。在全省率先推出“阳光城阳致敬英雄阳光微心—全省援鄂、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心理休养活动”,为近400名山东省援鄂、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身心一体的心理疗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