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线 > 市南区人民政府 > 正文

市南区:扩大普惠学位供给 基本实现幼有所育

2019-01-29 14:56 来源:市南区政府
分享到:

2018年新建团岛幼儿园照片

随着二孩出生和外来人口增加,市南区幼儿园招生压力急速增长,不断扩大幼儿园数量和普惠园规模成为我区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2018年,为了满足老百姓对入公办幼儿园的美好期盼,市南区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多方扩大普惠学位供给、科学制定幼儿园招生工作方案等举措,优化学前教育资源,使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全区幼儿总数的近90%,基本实现“幼有所育”的目标。

2018年11月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我区已提前2年超出入园率和普惠发展目标。

一、创新招生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本着服务为先、指导在前的原则,一是通过梳理近年来报名时出现的各类特殊情况,设计了招生工作十五项问答,明确和细化了报名材料的内容、形式、有效性,便于家长提前准备有效证明材料。二是录制网上报名操作指南视频,通过直观方式,让家长快捷掌握报名流程,缓解了家长报名前的焦虑。三是网上报名增加了上传各类证件照片,便于幼儿园通过预先审核家长上传的各类证件照片,有效避免了现场报名时因材料不齐或无效而导致幼儿报不上名。四是发布招生工作方案时,同时发布特殊情况问答、报名流程操作视频、各类证件样本说明,提高了教育部门服务质量,减轻了家长焦虑,使招生工作更加平稳有序的开展。

二、争取合作联动,持续增加公办园

积极建立联动机制,采取“一街一案”的方式,在学位紧张的街道办事处内增加幼儿园和保教点,即由熟悉房源的街道办事处提供适合办园的房源,由教体局采取购买、租赁、改造等方式,按照办园要求装修后开办为公办园或保教点,以缓解部分街道办事处内幼儿入公办园难的民生问题。2018年新建了3所公办园,分别位于市南区东、中、西部,共增加660个公办学位,不断满足不同片区居民子女入园需求。通过借助社区中心资源、小区物业资源以及幼儿园可利用空间扩大办园规模,增加了210个小班幼儿普惠学位,以解决各街道办事处内幼有所育的问题。

三、加大扶持力度,购买普惠学位

鼓励开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除了按照每生每年3600元生均标准购买普惠学位以外,同时对普惠性民办园硬件建设按照每年5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开展优质公办园与民办园一对一合作助教活动,对教师发展提供专业支持,提高普惠性民办园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吸引更多举办者开办为普惠性民办园。鼓励普惠性民办园扩大规模,对扩大规模的幼儿园实施奖励政策,按照每平方1500元的标准补助装修费用,每班10万元的标准补助设备费用,不断增加普惠学位。

四、创新办园模式,实行多元化办园

探索小微幼儿园建设与管理机制,鼓励现有公办园、民办园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在市南区有限的空间内创建小微幼儿园和保教点。指导具有独立建筑开办的幼儿班积极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水平,探索建立我区园小质高的新型办园模式。对申请普惠的小微幼儿园实行补助政策,不断补充普惠学位,提升全区普惠率。

五、实行“优质园+”模式,扩增优质资源总量

发挥我区省市十佳园、示范园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实施“名园办新园”、“公办助民办”工程,依托优质公办园在保教理念、办园模式、园所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名园+新建园”、“名园+普惠园”、“名园+民办园”的方式,缩短幼儿园成长期,促进新办园、普惠园、民办园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

近三年,我区0-6岁托幼一体化管理经验获青岛市第三届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创新奖,公益早教成果在山东省0-3岁儿童公共服务研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我区工作经验予以报道推广。在全国人大、国务院、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等多个上级部门调研视察中,我区学前教育管理经验及公益普惠发展举措,均得到上级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