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是当前我们正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姜市长,您分管教育工作,请您给大家介绍今年教育工作有哪些新亮点?
答:好的。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体育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落实《关于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统筹规划城乡学校设施布局。依托“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政府实事项目,建设中小学校舍12所、幼儿园8所;依托“千万平方米教育设施支撑项目”开建中小学校舍14个;依托“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幼儿园13处。启用了振华教育集团泰州路校区、绿城幼儿园等新校,即将启用五里小学新校。同时,东部中央商务区瑞华小学建设、胶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青岛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胶东国际机场征迁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等一批教育体育建设项目也正在高标准推进。
二是教师资源有效盘活。邀请20多位全国名师来胶授课,选派近千名教师到教育名区、知名院校学习,让教师培训工作成效凸显。20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300名农村教师进城挂职学习,确保了城乡双向交流活动“起点高、要求严、实效大”。划分四大教研区片,开展名师联家乡活动,组建30个名师工作室,促进了城乡之间深度融合。2016年,我市3位教师被评为“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3名教师被评为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名教师分获国字号教学大赛特等奖、一等奖;41名教师荣获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以上;53名教师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
三是素质教育亮点频出。构建起全员化、特色化、常态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大篇幅报道,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批示在青岛市推广学习。为扎实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为目标,激发全市每个家庭以及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9月30日,在市第十中学组织了胶州市中小学“亲子学法惠万家”活动启动仪式,“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我市中小学生在学科竞赛、艺术展演、社会公益等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5000余人次,其中,全国性比赛奖项38个,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展示了风采,赢得了好评,树立了形象。
四是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针对2016年高考新形势,我们牢牢抓住“强化研究、突出创新、加强督导”三大关键词,不断强化“课堂教学跟进”、“作业批改跟进”、“心理疏导跟进”,使我市考生高考竞争力不断攀升:胶州一中赵旭敏夺得文科山东省第二名、青岛市第一名,实验中学王敬业夺得理科青岛市第三名、胶州市第一名;全市被北大、清华、港大录取13人,其中北大9人、清华3人,港大1人;全市文化课本科一批达线1354人,比去年增加219人,文化课一本达线率为29.39%,全省为18.34%,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位居青岛首位;全市二本以上达线3027人,达线率为72%,全省为41%,高出全省31个百分点,其中,艺术和体育本科双达线人数继续居青岛市各区市前列。春季高考取得新突破,本科达线率达27.08%,另有150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被高等院校单独招生录取。
五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8月14日,成功承办了2016年全国动力伞锦标赛,给广大市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空中飞行竞技与表演。6月到10月,顺利组织了胶州市第八届全民运动会,10月19日在青岛工学院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得到了入会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八运会突出“运动让城市更美丽”的主题,开设了13个大项136个小项。参赛单位分为各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驻胶各单位、外资企业,各中小学校,参赛人数达万人,被誉为“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2、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对我市出生人口有哪些影响,随着孕产妇人群的大幅增加,胶州市卫计局是如何保障医疗安全呢?
答: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胶州市的出生人口影响比较大。2014年,国家施行了“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当年胶州市的出生人口就突破了一万人(10084),出生率达到近十年的最高值12.3‰。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通过调研发现,现已生育一个子女、年龄在35-45之间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强烈,而且会选择在近几年生育,将直接导致全市出生人口将在短期内剧增。根据调研的情况,结合相关资料,预计每年出生人口将达到14000人左右,“十三五”期间出生人口将达到七万人左右。
据统计,2016年1-9月份全市出生人口为9147人,同期相比增加了3791人。另外,根据目前进行产检的情况,预计胶州市今年的出生人口将达到1万5千人左右,在10月份和11月份将迎来今年的生育高峰。
为积极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孕产妇人群大幅增加的现状,胶州市卫生计生局积极引导群众科学、合理安排生育,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改革有序开展,着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目前,胶州市具有接产资质的医院有四家,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现代医院,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医师有73人,助产士62人,护士77人,全市产科床位181张,生育高峰期能提供应急床位52张。就目前全市技术力量储备情况以及床位周转率来计算,全市的妇产科资源基本可以应对全年15000人次分娩量。但是,这次生育政策调整也确实给全市妇幼工作带来挑战,我们也是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来加强妇幼体系建设,确保产妇安全。
一是加强助产机构管理。定期对胶州市四家助产机构产科的抢救设施配备、病历书写、孕产妇急救中心建设、孕妇学校等进行督导检查。定期组织辖区助产机构执业人员进行产科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对全市开展助产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助产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严格掌握机构执业资格和人员从业资格。做到机构和人员实行持证执业、持证上岗。定期开展随访服务,在办理《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同时,为孕产妇提供首次产前随访并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宣教,以书面形式告知其在辖区社区服务中心或镇(办)卫生院接受2-5次产前随访,形成完整的产前随访体系。
二是做好对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邀请上级妇幼保健专家,对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积极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带来的住院分娩和高龄孕产妇大量增加的问题,做好应对孕产妇发生孕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的问题,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三是改善就医环境,增加业务用房。胶州市妇幼保健院为应对生育高峰,克服业务用房面积小的困境,通过压缩职能科室办公面积,合署部分科室办公,增加了床位数量,满足产妇住院需求。同时建设颐和新院区,设置产科床位120张,现正在按照标准进行整体装修改造,10月份即将投入使用。中心医院设置产科床位58张,产前增加7张床位,产后增加一个病区32张床位,并设置相应配套设施,同时增加医护人员22人,以应对二胎生育高峰;市人民医院产科四楼五楼病房重新进行了装修,设床位50张,与妇科病房紧密相邻,产科孕产妇增多时,可随时协调借用妇科病房。
四是畅通危重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为进一步完善胶州市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工作,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了胶州市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包括会诊、转诊工作原则与处置流程),要求各助产机构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必须遵守首诊负责、就近抢救、合理转诊的原则,并成立了危重孕产妇抢救协调组及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负责全市疑难、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会诊、救治工作,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治。胶州市的急危重症孕产妇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或胶州市人民医院,也可直接转诊至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