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7日讯 今天下午,青岛市质监局副局长刘龙江做客民生在线时透露,市标准化研究院与市交通运输委高速路管理处联合起草的《青岛市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服务规范》,对高速公路收费人员基本要求、服务技能、服务培训、服务质量、业务标准、监督考核等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今年实施后,单车进入高速路闸口的时间由8秒减少到3秒,综合通行效率提升了47%。
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对1639个标准化项目,资助奖励财政资金4659.6万元,极大的调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目前,我市共有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25个,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4项、国家行业标准1400余项,全市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规范112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开展标准信息服务和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建立了国家标准馆青岛分馆,馆藏量达35万件,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各类标准查询的需求。发展物品编码系统成员2300家。青岛WTO/TBT/SPS通报基地提交WTO措施建议10余项,使我市相关企业免受损失3亿美元。
为落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下一步将由市质监局牵头,将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拟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具体思路:
一是出台一个规划。拟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出台《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对“十三·五”时期的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二是成立两个委员会。成立“青岛市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为主任,各区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协调推进全市“标准化+”工作;成立国际标准化(青岛)论坛筹备委员会,争取明年举办。
三是抓好三项建设。项目建设,抓好标准化项目的立项、实施和评价等工作;平台建设,打造青岛标准化研究、国际标准化交流、标准信息支撑等平台;人才建设,培养青岛急需的标准化人才。
四是重点打造四个中心。青岛标准国际化研究中心,支撑国际标准(青岛)论坛和标准国际化创新型示范城市建设;青岛国际标准信息中心,为政府管理决策和企业提供支撑;青岛标准化人才培育中心,以青岛大学标准化战略研究院为依托建设;青岛标准国际化孵化中心以海尔集团承担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为依托建设。
五是经费保障。继续开展标准化项目的财政资金资助奖励工作,对标准化人才培养、筹备和召开国际标准化(青岛)论坛的经费予以保障。(青岛新闻网记者 朱颖)
上一篇:青岛市质监局网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