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民生在线 > 正文

海洋国家实验室及俄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简介

来源: 作者: 2015-05-18 16:03:59 字号:A- A+

    为了把我国建成世界级蓝色经济大国甚至强国,2000年初,中国海洋大学等五家单位联合向科技部提出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的建议。然而多年来,由于体制不顺等原因一直未获批复。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抢抓“海洋强国”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筹组工作。并得到了俞正声主席,张高丽副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终于在2013年12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由此,围绕海洋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工作全面推进。

    海洋国家实验室定位于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全力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托青岛、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

    项目的基础建设由山东省、青岛市投资。总占地640亩,分东、西两个区块,基建累计投入13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米。在基建投资13亿元之外,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在三年内,将新增投入科研运行经费10亿元,用于仪器设备采购、科研团队建设等,2015年已落实4.3亿元。目前,基建和科研正在同步推进,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开园运行,部分仪器设备到位,约300人的科研团队将入驻工作。

    目前,国际上有美国伍兹霍尔、斯克瑞普斯、英国南安普顿国家海洋中心、俄罗斯希尔绍夫等六大国际知名海洋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代表国际海洋科技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拥有最尖端的装备、资源样品库、海洋观测数据等,在国家战略安全、海洋划界、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掌握着国际海洋科技领域的话语权。

    海洋国家实验室将按照“开放、流动、合作、共享”的原则,努力发展成为比肩国际一流海洋机构的世界第七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海洋国家实验室确定了国家有关部委、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建设的模式,探索拟定了新型组织架构。

    海洋国家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咨询机构,设立主任及主任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

    ——理事会作为核心决策机构,负责协调支撑资源、政策,协商解决重大问题,并提出国家重大需求、创新发展方向等。目前,第一届理事会已经正式组建,原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担任理事长,理事会成员包括11个国家部委、山东省、青岛市政府,9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若干高层专家。

    ——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指导机构,负责开展决策咨询、评估等。

    ——主任及主任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负责组织科研、运营维护、服务保障等工作。实验室主任将面向全球招聘,同时根据工作,设分管科研、平台、行政的副主任。

    ——科研组织形式

    科研方面,海洋国家实验室将通过设立功能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开放工作室3级研发体系,实现开放协同,有序竞争。功能实验室是核心单元,任务是聚焦基础研究,全力攻坚原始性创新。“做事不养人”,科研人员管理采用“双聘制”。

    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重大任务需要,还将采取公开招标、定向邀请等形式,组建联合实验室、开放工作室,重点吸引国际知名涉海科研机构、中青年科学家加盟,管理方式采用首席专家负责制(PI制)。

    作为我国海洋科研创新资源布局最早,集中度最高的区域,青岛集聚了全国30%的省级以上海洋科教机构,40%的中高级海洋科技人才,50%的国家级海洋研究课题和创新成果。多年来,国家在青岛投入的各类海洋科研设施原值超过20亿元,包括20余艘科考船(其中,千吨级以上8艘)、“蛟龙号”等深潜器以及12个科学数据库、5个种质资源库、6个样品标本馆等。雄厚的人才、设施和成果的积累,让海洋国家实验室具备集成各方资源,引领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能力。

    此外,为适应海洋大科学性和全球化趋势,海洋国家实验室还将坚持走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道路。通过组建国际化的学术委员会,40多位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包括国际6大海洋中心专家都参与到了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筹组和建设工作。下一步,海洋国家实验室还将通过发起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组织鳌山世界海洋科技高峰论坛等形式,集聚全球海洋科研资源,全力构建链接全球的海洋科技合作网络。

    未来3-5年,结合国际海洋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海洋战略需求,海洋国家实验室将聚焦深海探测等八个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建设八个功能实验室,其中依托海洋局一所建设两个,区域海洋动力学和数值模拟和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依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建设一个,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此外,海洋国家实验室还将多方筹集资金,新建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资源样品库等十个大型科研平台。山东省和青岛市政府将海洋国家实验室基础建设交由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建设了胶州湾海底隧道等重大设施,并获得过鲁班奖、詹天佑奖两项建筑界最高奖。

    整个项目的基建工作紧密围绕实际功能需求,通过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营造森林里找房子的氛围;通过运用环保、低碳等技术,实现综合节能;通过科研与环境的融合,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环境。

    俄罗斯P.P.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

    (一)简介

    1. 基本情况

    P.P.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P.P.Shirshov Institute of Oceanology),是俄罗斯历史悠久,在海洋学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中心。成立于1946年,原名是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39年由苏联科学院海洋学委员会首任主席П.П.希尔绍夫组建的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室扩建而成。为纪念首任所长П.П.希尔绍夫,1968年该所正式改为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

    2. 设施发展

    该所调查船队拥有“勇士”号、“库尔恰托夫院士”号、“门捷列夫”号、“宇航员.加加林”号等十多艘海洋调查船,其中3艘吨位超过6000吨。以及“米尔”、“双鱼座”、“阿古斯”号等载人潜水器,“米尔”的潜水深度达6000米。

    3. 人员教育

    该所现有职工总数2000多人,其中800名研究人员。与俄罗斯领先的教育机构开展联合科研工作,如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莫斯科国立地质学院(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等。在上述机构定期举办科学研讨会,学校学生参与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并完成文凭论文写作,设有5个博士点。

    4. 机构设置

    该所的总部设在莫斯科,内设四个研究部,下辖39个实验室和若干研究组,分别从事海洋物理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以及海洋工程的综合研究。另外,设有大西洋分所(加里宁格勒市)、南部分所(格林瑞克市)、西北分所(阿尔汉格尔斯克市)、里海分所(阿斯特拉罕市)四个分所和一个圣彼得堡分部,分所侧重于某些专题和区域海洋学的研究并作为考察船的基地。组织机构示意图详见图4-1。表4-1给出了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4大研究部门中下属的实验室信息。

    图4-1 P.P.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组织结构示意图

    大西洋分所,大西洋分所位于加里宁格勒,Sivkov Vadim V.任分所主任。该所主要开展生物研究、物理研究和地质研究。生物研究方面,监测加里宁格勒地区近海区域的海洋生物数据,研究海域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确定生物资源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在物理研究方面,建立了波罗的海海岸带波浪运动数值模型。研究了波罗的海在不同的分层条件下垂直运输过程中海水运动过程。计算了北部和中部大西洋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中热量、水分通量交换。在地质研究方面,完成地球化学和水文物理观测,重建南极水在巴西盆地和赤道大西洋西部的近底流的活动,研究碱性玄武岩类岩浆和热液活动以及波罗的海泻湖底栖生物沉积。

    南部分所,南部分所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格林瑞克市,Lomazov Boris S.任分所主任。该所主要开展生态学研究、物理研究和地质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俄罗斯附近的黑海区域污染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属,研究大海放射性核素的污染机制。物理研究:黑海大陆架的海流的运行机制。建立热(气温)和动态(风况)大气因素相互关系。地质研究:在海域海岸带动态过程参数的波动领域进行研究。利用船只对波罗的海和黑海西南部的氧化还原层的水化学机构进行研究。

    西北分所,西北分所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市,Korobov Vladimir B.任分所主任,该所主要开展海洋物理研究。研制成功了一种潮汐动力学的数值三维模型。使用这种模式能研究温盐结构。开发白海的数值流体力学模型,充分研究了对流,锋潮和垂直湍流混合之间的相互作用。

    圣彼得堡部该分部位于圣彼得堡,Rodionov Anatoly A.任分部主任,该分部主要从事海洋物理方面的研究。三维非静力模型对潮汐内波(TIW)的生成和演化陆坡区进行数值试验。水文动力学分析计算北冰洋海冰和地表水的参数,并由潜艇验证冰层厚度。创建用于计算世界大洋和沿海水域的海洋光学特性(衰减系数、后向散射概率)统计模型。研究风浪和低频之间的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特别是潮汐)。

    里海分所,里海分所位于阿斯特拉罕,Ushivcev Vladimir B.任分所主任,该分所的主要活动有:欧亚大陆南部海洋的综合性基础研究;研究地层水的结构,监测海洋-大气-陆地系统中大型互动相关的水文过程,光学和声学现象的研究;测定生态系统、海洋的基本要素;海洋和欧亚大陆的南部海域不同区域的浮游生态系统功能;海洋底部地质结构演化,研究海岸带海洋沉积物成因,大陆架和大陆坡工程和环境研究,地质环境监测,石油和沉积盆地的天然气科学基础的发展;大洋裂谷和相关的热液过程的结构和发展;研究欧亚大陆南部的海洋灾难性的过程和地质灾害;新技术的发展和海洋观测。

    5. 研究方向

    该研究所的主要目标在于研究世界海洋和俄罗斯海域的海洋学基础理论,特别是海洋动力学和生物结构等问题,并开展对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调查研究,奠定科学基础,预测地球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维护生态安全。

    海洋物理研究:水文,水文物理学,水文光学,声学;海洋的物理结构和水的形成运动系统和海洋积累的太阳能与海洋-大气-大洲系统内的相互作用。设有陆地-海洋相互作用实验室、实验海洋物理实验室、海洋湍流的实验室、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非线性波过程实验室、水文物理领域实验室主任、水文过程实验室、海流实验室、海洋光学实验室、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实验室、海洋声学实验室、噪音和声音波动实验室。

    海洋生物研究:人类生态学,初级生产及其监测,商业团队的方式,在俄罗斯海域的生态系统和世界海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组织和运作的基本原则的发展。设有生物水化学实验室、游生物生态学实验室、海底动物实验室、海洋鱼类实验室、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动力学实验室、沿海底生态实验室、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

    海洋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古海洋学,全球构造,地球物理,洋底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过程的特殊性过程。有机物质生物地球化学,世界海洋,海水的物理化学状态的石油和天然气的遗传特征,确定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转化和演变过程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元素的化学成分。设有物理地质研究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古海洋学和生物地层学实验室、地球动力学和古海洋学实验室、地震学和地球动力学实验室、世界海洋地板地球物理与构造实验室、S.L.Solovie海啸实验室、地球物理场实验室、Seismostratigraphy实验室、海相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积累实验室、海架和海岸V.P.Zenkovich实验室、海洋化学实验室、地球化学实验室。

    海洋工程:海洋研究和海洋信息检索的技术手段,开发长期观测物理、化学和海洋生物参数的海底自成一体分布式智能网络,水下和远程操作扫描站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设有深海载人潜水器实验室、声纳海底测量实验室、海洋测量实验室、海洋研究方法及设备实验室、水下录像设备实验室、高压生理学实验室、潜水模拟器中心和工程组。

网谈回音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