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线 > 网谈回音 > 正文

市地震局副局长郭玉贵网谈 满意度

来源: 2014-08-06 17:00:53 字号:TT

    青岛新闻网8月6日讯 今天下午,青岛市地震局副局长郭玉贵做客民生在线,围绕“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市民防震减灾技能”主题和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网民参与人数2056人次,网民在线有效发帖21个,郭玉贵副局长现场答复15个,剩余问题将在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更多详情请登录青岛新闻网民生在线专栏做相关查询。

青岛市地震局副局长郭玉贵(一排左一)与网民在线交流 (周琦 摄影)

    以下为本场网谈实录

    开场语:

    郭玉贵 各位网友、各位朋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通过青岛新闻网——民生在线这个平台与广大市民进行交流和沟通,我代表地震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防震减灾事业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广大市民表示诚挚的感谢,今天我们将围绕“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市民防震减灾技能”这个主题同各位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解答您所关心的防震减灾问题,今天与我一起参加“民生在线”网谈的还有震害防御处处长陈希波、地震监测中心主任潘元生。欢迎广大网友畅所欲言,更欢迎您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我们改进今后的工作,谢谢!

    在线问答:

    wap留言板 局长好!云南、四川地区多发地震,请问地震与地质结构关联如何?青岛地区属于哪种情况?地震发生之前有征兆吗?谢谢

    郭玉贵 地震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地球上发生的地震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青岛市被北东向郯庐强震带、北西向燕山—渤海强震带和北东向南黄海强震带所环绕,这些地震带历史上发生的强震对青岛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或破坏。青岛市历史记载发生的最大地震是1506年鳌山湾4.8级地震,2003年6月5日发生过4.2级震群,2004年11月1日发生过4.1级震群;今年行政区域内发生过4次可定位地震,最大为4月1日平度市明村镇Ml2.0级地震。有的地震发生前有一定的微观、宏观征兆,但目前科学上对地震征兆的提取、认识等难题尚未解决,这是地震尚不能预报的原因,也是地震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wap留言板 青岛会有地震吗

    郭玉贵 青岛市被北东向郯庐强震活动断裂带、北西向渤海—威海强震活动断裂带和北东向南黄海强震活动断裂带所环绕,这些地震带历史上发生的强震对青岛市造成了波及影响或破坏。但青岛行政区域内无深大活动断裂,因此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

    wap留言板 青岛会有地震吗

    郭玉贵 青岛市周边发育有郯庐强震带、燕山渤海强震带和南黄海强震带。1668年郯城发生8.5级地震对我市有较大影响,燕山渤海强震带和南黄海强震带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我市的地震危险主要来自这三条强震带。 我市行政区域内曾于1506年发生过4.8级地震,2003年崂山王哥庄发生过4.2级地震。我们在密切监视青岛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一旦作出地震预测,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逐级上报,最后由省政府统一发布地震预报。

    wap留言板 青岛没有地震带或者地壳断层通过,为什么还要预防地震?

    郭玉贵 青岛市周边发育有郯庐强震带、燕山渤海强震带和南黄海强震带。1668年郯城发生8.5级地震对我市有较大影响,燕山渤海强震带和南黄海强震带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我市的地震危险主要来自这三条强震带。 我市行政区域内曾于1506年发生过4.8级地震,2003年崂山王哥庄发生过4.2级地震。

    wap留言板 青岛的高层,小高层,多层,别墅等居民住宅,新建的和旧的分别能承受多强的地震?国家在这方面的详细要求是什么?

    郭玉贵 网民朋友,您好!感谢您的提问。

    青岛地区一般多层建筑按基本地震烈度设防的,除平度市城区及以西地区、胶州和原胶南以西地区为七度外,其余地区均为六度。坚硬、中硬场地80米以上及中软、软弱场地60米以上高层,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住宅小区和重大建设项目必须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防震减灾法》、《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以及《青岛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都有明确规定。不同时期房屋的抗震设防是按当时执行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施工建设的。

    留言板 日本没有行政级别的地震局,只是在日本国土交通省下的气象局中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的部科室:地震火山部(地震海啸科,以及地震预知情报科)这个部门是掌管日本所有地震研究统括以及地震情报发布的业务。因为是整个大部门下的一个分支部门所以获得预算也是相当的有限,如气象厅的一年全部预算(包括设备,研究以及工资大约590亿日元(约合48亿人民币)其中大约五分之三是人工费。而地震方面的开销只是气象局中的8分之一左右,大约60亿日元,日本的气象厅下的地震部门只是有对地震灾难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的功能,真的发生地震时,已经救援工作是日本内阁府的职权范围了,所以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新的行政机构来关系,把实际的工作都转给各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县或市)现在日本的技术对地震还没有做到准确的预知,但是已经动员日本国内所有的技术力量开发出一个独立的警报系统:地震警报系统。地震按照现在科学的能力是很难准确预知,所以现在日本地震预报的权利只有在日本气象厅,其他人都没有权力发布地震预报。

    在近年的中国地震频发,但是地震局的功能性同虚设,我认为中国在各级设立的地震局并没有起到预测地震,防震减灾以及指挥抗震的功效,而是成为一个安置多余人员的多余的部门。其实在今天,地震局的功效完全可以撤销,指挥抗震功能已经不属于地震局,而是属于各个政府应急领导小组,机能重叠早就可以撤去。各个级别的行政机能完全可以给各个相近的部门,如地震警报的机能可以给中国气象局(地质,气象的预报预警)而地震的科研可以给各个大学进行,把省下的资源整合,在中国建立一个灾害预报网络。今天的中国政治改革可以从地震局开始,减少行政功能,简政放权,让地震研究,防震减灾真正走上正轨。

    郭玉贵 网民朋友好,感谢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和建议。中国设有地震局是根据我国震情、国情等设置的。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综合防御方针。防震减灾工作是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民众以及地震工作者共同努力。地震局不光承担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等职能,而且承担科普宣传等诸多社会职能。无论机构怎么设置,防震减灾工作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保障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wap留言板 农村很多老旧房屋土坯房等,达不到抗震要求,但当地不让翻盖房屋,您怎么看?

    郭玉贵 网民朋友,您好。我市2009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决定用三年时间,在三区五市新建农村住房16.6万户,规划建筑面积约1660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2.2万户。对五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的危房改造(不包括已纳入农村贫困残疾人房屋修建范围的)项目,按照平均每户10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现已全部完成。农村老旧房屋改造是一项长期工作,将逐步通过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推进逐步加以改造。

    留言板 请问市地震局的职责和领导分工?

    郭玉贵 这位网民朋友,您好!感谢您的提问。关于青岛市地震局的职责及领导分工,请登陆“青岛市防震减灾信息网”,该网站有对关于地震局职责及领导分工的比较详细的介绍。

青岛市地震局副局长郭玉贵(左一)与网民在线交流 (周琦 摄影)

    留言板 这次鲁甸地震属于大地震吗?都快死了600个人了,太惨了。为什么会伤亡这么重?

    郭玉贵 8月3日发生的云南鲁甸6.5级虽然震级不是特别高,但是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震级较大;②震源浅;③人口密集;④灾区房屋抗震性能差以及灾区地形崎岖,构造复杂,地层破碎,又恰值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易发而导致救灾难度大、进展慢。

    留言板 我们住在团岛老城区的房子是84年盖的,都是老式楼板的房屋,现在到处都坑洼破损严重,不知道这样的房子可以抗几级地震?希望我们不会是下一个被埋在瓦砾下的人!

    我们的房子都破旧不堪,真不知道这种房子地震时会有多大承受力!!!!!!!!

    郭玉贵 网友朋友,你好。1976年唐山地震后,国家建设部做出建筑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1978年出版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物的场地和地基选择、规划、防震结构方案、结构的整体性、减轻建筑物自重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规定。其后“89规范”的编订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里面明确提出了现在常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思想。同时,国家还制定发布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等做了具体划分。2001年8月1日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我国一般民用工业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四川汶川地震后, 考虑到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按照“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某些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次修订,继续保持了1995年版和2004年版的分类原则:鉴于所有建筑均要求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对需要比普通建筑提高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并主要采取提高抗倒塌变形能力的措施。现在青岛市内的大部分房屋都是按照不同时期房屋的抗震设防标准设计建设的。

    留言板 青岛很多年很多年没有发生地震了,地震周期通常多久,青岛下一次来地震大约什么时候?

    郭玉贵 网民朋友好。历史上青岛曾发生过1506年即墨鳌山卫4.8级地震以及2003年6月5日王哥庄4.2级震群,2004年11月1日王哥庄4.1级震群等显著有感(甚至破坏)的地震。青岛行政区域内基本上每年都发生地震,大多数人未感知到。目前地震预报问题仍是世界性科技难题,但青岛市地震局严密监视着青岛市的地震活动,将及时上报有关地震预测意见。请网民放心。

    wap留言板 为什么地震局都是震后出来,震前干嘛了?这么多次地震为什么都没有预报?既然没有用就取消地震局吧

    郭玉贵 这位网民朋友,您好!关于“为什么地震局都是震后站出来,震前干嘛了”的问题,其实是关于地震局工作职责的问题,这个您可以登陆“青岛市防震减灾信息网”进行查阅,那里对地震局的工作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下面回答您关于地震预报的问题。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可由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留言板 腾讯科技在8月4日的报道中称,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距鲁甸58公里处的四川云南县民众,在地震波到达前十秒接收到预警信号。那么当前的地震提前预警技术水平如何?可以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在地震前能真正落实到预警民众吗?

    郭玉贵 地震预警对于距离震中一定距离的民众、生命线工程等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能起到减轻灾害损失的作用,但距离震中特近区域来就不及采取措施,起不到预警作用,对距离较远区域,地震影响较小,因此预警意义也就不大。当前我国国家层面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正在加紧论证立项,相关的预警技术也属试验阶段,地震预警要真正服务于民众,还需加强预警技术、信息网络、预警发布、法律保障以及民众防震避震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留言板 “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市民防震减灾技能”这句话相当有水平,很是工整。可现实中呢?除了在墙上刷出这几个字,还有花钱印那么多的横幅挂满大街影响市容,真正办过科普或者是地震演练吗?我活那么大岁数了,没见过有人给宣传地震应急和防灾知识,知道怎么样防灾,还是从网上看人家日本人的地震演习资料。

    作为一个行政单位,每年那么多纳税人的钱养着,别整天空喊口号,干点实际的吧。

    郭玉贵 网民朋友,您好!我看了你的留言,您的不满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说明我们的宣传还不到位。说实话我们每年都在做地震科普知识宣教工作。就拿今年来说,“5.12”防灾减灾日期间,市地震局、市应急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市公安消防局和武警青岛市支队,在青岛高新职业学校举办全市中小学校地震应急演练启动仪式暨青岛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综合演练,当天的《青岛新闻》进行了报道。5.13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市共组织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1305场,参加活动人数达40多万。其中,中小学校演练535场,社区演练205场,企业演练23场,机关演练6场等。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万份,《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都刊登了防震减灾知识、应急演练等专题文章,发行量达120万份。电视报道15次、播放《今天.明天》专题片,在青岛7个频道滚动播放防震减灾宣传口号等;另外广播电台播出了综合演练实况、山东新华网同步播出了我市综合演练的情况。参加第三届“平安中国”防震减灾宣导千城大行动活动,在莱西市放映了6场广场电影《飞跃地心》,让老百姓亲身感受地震灾害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科学应对地震灾害,扩大宣教的覆盖面,提高大家的防震避震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为了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今年 7.14-8.14又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主题月活动,7.15在《青岛晚报》刊登了地震科普知识专刊;7.28在五四广场举行了地震开放日,市民进一步了解了地震局的全面工作,学习了防震避震知识,参观了我市地震经济救援队的装备;7.28-7.31每天下午向市民开放地震监测中心,市民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地震监测的全过程,等等。目的就是要在地震预报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的今天,能够努力学习躲避地震的知识,提高自救与互救的能力,当我们遭遇地震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网民朋友,您方便的话可以留个电话,真诚邀请您参加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您也可以随时到我们地震监测中心参观(市北区同安路10号)。 谢谢您!

    留言板 请问有区级地震局。职责是什么?

    郭玉贵 网友您好,按照2012年市编办文件,各区市都建有地震局,有的独立、有的设在政府办。其职责就是主抓区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群测群防、抗震设防、应急救援、科普宣传等工作。

    留言板 此次云南鲁甸地震基本特点有震级大、震源浅、灾区人口密集和灾区房屋抗震性能差四个方面。因而导致损失惨重,救援过程中阻碍重重。如果青岛发生地震,最大的救援障碍会是什么?

    郭玉贵 不同的地震其救援的情况与震中区域环境、救援力量、器材装备、通讯等方面有关,近年来青岛市地震局致力于提高青岛市地震救援能力,我们相信通过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即使未来发生地震,我们也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网友 青岛市地震局是怎样对民众进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

郭玉贵:网友您好,感谢您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您提的问题很重要,宣传问题一直是我们坚持努力做的工作之一。

近年来,我们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期间、“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期间都集中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在“5.12”当天我市部分中小学校、机关、社区、企业等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手机报等开展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全市共组织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1305场,参加活动人数达40多万。其中,中小学校演练535场,社区演练205场,企业演练23场,机关演练6场。

今年7月14日-8月14日在全市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主题月活动,7月28日在五四广场开展地震开放日、7月28日-7月31日向市民开放地震监测中心活动等等,但地震知晓率、普及率、覆盖率与市民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不能满足人们对地震知识的需求,我们将努力工作,扩大防震减灾宣传的覆盖面。

网友 青岛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工作和生活在高楼的人该怎么办?28楼!!

郭玉贵:网民朋友,您好。现在都市高楼林立,如何做好高楼防震避震至关重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打开房门,以防变形;关闭燃气、电源等火源、灾害源。

(2)避震位置至关重要。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承重墙根、墙角、开间小的地方(如厕所)、暖气管道旁,结实的家具下和最好找承重墙较多、或金属管道密集的地方。

(3)特别要牢记:决不可跳楼!不要往外跑;不要滞留在床上,不能采取躺卧姿势;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电梯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

(4)远离吊灯等悬挂物、易倒物体、镜子等易碎物品、火源、热源、窗户。

(5)保护好头部、面部,有条件的用湿毛巾等掩捂住口鼻,采取蹲位。

(6)如果不幸被埋压,要坚定信念,努力通过敲击管道求救,不能大声呼叫,要保存体力,维持周边支撑空间稳定,等待救援。

(7)震后快速按照统一指挥撤离躲避到就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等安全地带;户外避震要远离高楼、广告牌、高架桥、高压电线等容易产生倒塌、坠落、火灾等灾害源。

网友 农村老旧房屋达不到抗震要求,政策为什么不让翻盖?出问题算谁的?

郭玉贵 网友您好,这是一个老旧房屋翻新问题,建议到所在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国土资源所咨询一下。

网友 我是四流南路187号甲二单元511户,我家房子墙体裂纹近2公分,反映多次无人管,请问怎样防震?

郭玉贵 这位网友,您好。现在青岛市内的大部分房屋都是按照不同时期房屋的抗震设防标准建筑设计的。

鉴于您家的情况,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房屋裂纹的原因,聘请有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根据鉴定意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请咨询所在区、市建设管理局房屋质检站。

网友 现在我市很多农村有很多几十年前的土坯房.老旧房屋等,根本不抗地震

郭玉贵 网民朋友,您好。我市2009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决定用三年时间,在三区五市新建农村住房16.6万户,规划建筑面积约1660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2.2万户。对五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的危房改造(不包括已纳入农村贫困残疾人房屋修建范围的)项目,按照平均每户10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现已全部完成。

您所提及的问题可咨询所在区、市建设管理局房屋质检站,询问、查询房屋设计、施工质量,问询所在地农村老旧房屋改造计划与总体安排。从抗震角度讲,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加以加固改造或重建。 

    结束语:

    郭玉贵 非常感谢网友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也感谢朋友们多年来对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关心、支持,对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逐一落实;没有解答完的,我们在线下及时回复,并通过民生在线平台加强与广大网友朋友们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将坚持“防震为民”的宗旨,以实现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民众防震避震的能力。

 

-
-

相关阅读网谈回音